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哲学,应当是在思想中把握了时代变化脉搏的理论形式,因此,哲学必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21世纪的人类社会也需要有适合21世纪需要的哲学,它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21世纪的哲学应当是批判地继承过去传统的哲学。历史的延续是文化传统的演化,在这个延续中哲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文化的历史本质,就在于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文化发展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发展就必须批判地超越当前状况。哲学是文化的灵魂,所以哲学的发展是文化中最深刻的变化;然而,哲学的发展是整体灵魂的有机发展,它在发展时仍保持精神的完整性。哲学是文化批判的最有力的武器,所以哲学的变革往往是整个社会变革的前奏;然而,哲学又是文化的守护者,弥合断裂带是它永恒的职责。在我们全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要时刻防止文化发展连续性上出现断层。我们必须不断地超越历史传统,这是我们文明的生命力之所在,但是,我们必须有这样一个传统作为我们超越活动的出发点,这一点是不可超越的。只有因循守旧的人,历史传统才是一种沉重的包袱;对于有创造力的民族来说,文化传统是一笔永恒的财富。即使我们要彻底反抗传统,这个作为对立面的传统也决定了我们的反抗方向。我们可以从批评儒家的保守性中激发出促进中国现代化的积极动力,而这种动力无法从对其它迷信的批评中激发出来。我们不应忘记传统,但也不要拘泥于传统,我们应用今天的眼光审视过去,创造性地对待历史传统。
其次,21世纪的哲学应当是深刻反思当前现实的哲学。哲学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要考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就要不断地追问人们实践活动的动力和欲望,就要不断地探索现存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前景。哲学不应为现象所迷惑,而应把握事物的本质;哲学不应只看问题的部分和片面,而应全面地考察事物的现象,整体地思考问题;哲学不应只看到事物的现在,更应考虑事物发展的未来。哲学在本质上是反思的,反思的哲学就是批判的哲学。哲学的批判,首先表现为不为表面的现实所迷惑,要通过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哲学的批判也表现为用理想的眼光审视现实,发现现实的不足之处,并力求用革命的实践改造现实,超越现实,使社会历史进程进入更高的阶段。哲学最珍贵的功能,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持批判的态度,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反思性批判,不是外在地否定,而是内在地扬弃与超越。哲学在否定的时候,应当保留肯定的说明;对文化的发展来说,哲学在催促创新的时候并不忘记继承。实际上,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批判性否定,都是以对现存事物的某种肯定为前提的,它是有肯定的否定,而不是否定一切。哲学的反思性批判,不是对分散孤立现象的吹毛求疵,也不是对个别事物进程的修修补补。哲学的批判不同于经济和政治上的批判,更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批评。反思的批判不是对某种事情的判决,不是对这种或那种具体措施的指责。哲学意义上的批判,是对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整体趋势、总体矛盾所做的分析和评价,防止人们忘记现存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所赋予人们的那些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暂时性和片面性。哲学反思现实,就在于批判现实,即肯定地否定现实,推动现实走向更加合理的状态。
最后,21世纪的哲学应当是创造性地前瞻未来的哲学。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首先要认识世界,以便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去行动。改造世界,也要求我们对世界应当怎么样有合理的判断,以便使世界成为更合乎人的需要的世界。在世界是什么的维度里,就包含了事物向什么方向发展的意义;在世界应当是什么样的视角下,更要求前瞻性眼光的投射。因此,哲学不只是等待黄昏才起飞的密纳发的猫头鹰,它也是报晓的高卢雄鸡。哲学不能只对现存事物进行概括、解释、评价、分析和论证,跟在现实后面亦步亦趋,哲学还应对现实的发展进程有前瞻性和创造性。实际上,哲学在对现实进行批判性分析的时候,就可能发现其中尚未展开的趋势,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最佳选择。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哲学。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走向21世纪的时候,我们需要随着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正因为这样,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决不能满足于往昔的辉煌,而应再绘明天更加绚丽的图画。